您好,欢迎访问怒江文明网!
怒江文明网群: 泸水文明网 |  福贡文明网 |  贡山文明网 |  兰坪文明网    今天是:

怒江文明网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本地要闻

【新时代文明实践】怒江州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力易地搬迁“稳得住”

怒江州文明办 2020-10-29 10:01:42
日期:2020-10-29 10:01:42  浏览:  来源:怒江州文明办  打印此页

\

  为使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怒江州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契机,围绕6大志愿服务平台建设,按照8有标准,规范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志愿服务小队,组建感恩宣讲团、文化文艺队、“扶贫暖心团”等队伍,深入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劳务技能培训、扶贫暖心等志愿服务活动,助力进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

\

  村村有宣讲,加深干部群众感情。在安置点实践站志愿服务小队的基础上,组建成立99支1056人的感恩宣讲团,以“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为主题,结合农村农事活动,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志愿者为搬迁群众讲历史、讲困难,开展忆苦思甜等活动,广泛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婚育新风、民族团结等宣讲,教育引导搬迁群众树立“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意识。以民俗风情、非遗传承等为基本板块,通过搬迁前后生产生活变化对比,不断将感恩情怀深植于安置点。泸水市锦绣社区和泸水市康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爷爷奶奶傈僳小课堂”,组织擅长手工艺品制作、弩弓,精通傈僳文字,能歌善舞的傈僳族老同志,每周日和孩子们欢聚于社区的活动室,给孩子们传授擅长的技艺,做傈僳族经典文化传承者,提升在新社区生活的适应能力。截至目前,共开展了1163场宣讲活动,受众群众达30123人。

\

\

  天天有歌舞,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安置点组建成立79支共1290人组成的文化文艺队,组织群众每日开展广场舞、文化文艺演出、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搬迁群众尽快适应安置点生活。通过每天上午8:00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爱国主义经典歌曲,晚间19:00播放新闻联播,并结合实际采用傈汉双语等形式增加惠农惠民政策、身边先进典型事迹等播放内容,鼓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摆脱贫困。州县两级民族文化工作队编排了《共产党的政策“阿克几”》等一批群众喜闻的感恩教育歌舞节目,积极开展“送戏下乡”,在泸水市叶子花居、福贡县江西安置点等大型安置点举办文艺汇演活动,有力丰富易地搬迁安置点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安置点群众开展学唱红歌、学跳民族舞、每日广场舞、篮球赛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文体活动,不断增强搬迁群众感恩奋进和自力更生的脱贫致富信心。截至目前,共开展了521场广场舞、民族舞、大合唱和文艺晚会活动,受众群众达19519人。

\

\

  月月有评比,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每月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有关工作评比,在安置点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志愿者每月定期组织搬迁群众开展家庭内务、仪容仪表、感恩之星、善行义举等系列评比活动,改变搬迁群众生活陋习,激发搬迁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内心认同感和参与热情。定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楼栋、最美庭院等评比,通过评比向先进群众代表发放奖品、增加暖心公益积分、授予先进锦旗、张榜公布、媒体宣传提升美誉度等形式,增强群众向上向善向好的信心。将评比活动和积分竞兑换有机结合,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并用好用活“暖心公益超市”,大力推广积分兑换制,增强搬迁群众内生动力,让“比着干”成为常态,让脱贫成为共识。

\

\

  年年有培训,提升群众劳务技能。为提升搬迁群众劳务技能,增加收入,各安置点依托安置点就业创业服务站点和产业服务中心,聚焦产业就业扶持和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养成,按年度分批开展集中培训。利用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劳务技能服务平台,积极组织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到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参加培训,培训期间学员食宿费用和往来费用均由实践中心劳务技能服务平台承担,既减轻了搬迁群众负担,又让搬迁群众得到专业老师的培训。积极组织各群团组织志愿者,深入安置点全覆盖开展现代家居、安全常识、文明意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组织人社、农业农村、林草等职能部门志愿者,深入安置点分门别类的精准提供生产技能、公益岗位技能、职业技能等培训服务,有效提升了搬迁群众产业发展和上岗就业能力。通过培训和积极引导搬迁群众转移就业,目前全州10.2万搬迁群众,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户均有1名稳定就业人员,保证了搬迁群众收入达标并稳步增长。

\

\

  常常有暖心,保障群众生产生活。整合州县乡三级干部、安置点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等力量,组建75支共694名“团员”组成的“扶贫暖心团”,围绕在搬迁群众身边,常态化开展暖心志愿服务。从搬迁伊始就在安置点迎接搬迁群众,帮助搬迁群众办手续、认家门、迁新居,帮助搬迁群众整理内务、装点新家,让搬迁群众安心入住。积极主动开展就业、就医、教育、居家、党建、社会保障、精神文化、法律法规等八大暖心服务,帮群众解决后顾之忧。通过暖心志愿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实现1503户2491人(公益岗918户1010人)就业、230名(初中47名、小学183名)搬迁子女就近就便实现就学,居家暖心志愿服务老弱病残人员100余次,实现了医疗、养老、临时救助等社保保障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暖心谈话,同搬迁群众开展院坝座谈、火塘夜话共5000余场次,安抚搬迁群众思想情绪,在实现按期完成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入住新居任务的同时,让搬迁群众真正稳得下来。